∷ 

研究院概况

一、基本情况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北京大学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新型研发机构。2016710日,邓兴旺教授促成山东省政府、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北京大学三方在以色列签署共建研究院的备忘录,后来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成为学术合作单位。2017818日山东省政府和北京大学正式签订研究院共建协议,并于2018615日启动研究院园区建设。2021710日研究院正式搬入新院区,202215日获批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研究院配备有180个事业编制,实施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邓兴旺院士担任院长。

202175日以研究院为核心依托单位的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以下简称“省实验室”)获批设立,省实验室以服务国家战略目标和山东省重大需求为导向,以建成国家实验室预备队或国家实验室网络成员为目标,聚焦现代农业重大科学前沿问题,致力于解决“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前沿性、引领性、平台性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研究机构和创新策源地。实施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邓兴旺院士担任主任。

1.png

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揭牌仪式

二、硬件建设

研究院占地300亩,建成7.1万平米的房屋设施,包括科研综合楼、接待中心、会议中心、餐饮中心、高级专家公寓、教师公寓、学生公寓等,可容纳500人进行科研学习。配备透射电镜、全套质谱分析系统、共聚焦显微镜等先进仪器设备4000余台(套)。建成约 200 亩转基因基地、约660亩育种基地、360多亩南繁基地、45亩中试大棚、5000平米智能温室、61间植物生长室、冷冻电镜室、质谱室、细胞间,均已投入使用。为促进省实验室建设,在潍坊市政府、峡山区管委会支持下,新增2万平米凤栖研发中心作为办公科研及住宿空间、凤凰山后463亩农用地作为科研用地。

研究院俯瞰图

4.png

凤栖研发中心

三、团队建设

已建成六大公共科研服务平台和41个独立课题组,目前有各类人员694人(博士182硕士387人),其中院士2人;国家级人才工程人选14人;泰山产业创新领军人才1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0人;山东省杰青2人、山东省优青1人、山东省海外优青4人;鸢都领军人才2人、鸢都学者特聘专家3人、鸢都学者青年专家6人。研究院在持续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基础上做好育才工作,与特拉维夫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3名,与北京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12名,与山东农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16名,与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农业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4名,不断培养科技力量后备军,积极推动科研工作的开展。

四、科技创新

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紧盯区域发展需要,围绕现代农业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基本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的全链式科创体系。

一是突破小麦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抢占主粮作物国际前沿技术制高点。在小麦第三代杂交育种技术研发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6件专利分别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印度获得授权。二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一体化除草模式为国家稳粮增豆的重大战略做出新贡献。该模式能有效解决小麦近缘杂草、玉米大豆间作杂草等两大杂草防治的世界性难题,大大提高了麦玉豆周年种植的除草效率,大幅降低了作物种植成本,实现作物稳主粮、扩大豆战略目标,2022-2023年度,该模式在黄淮海地区试验及推广应用30万亩,培育出的适用于间作种植体系的4个玉米新品系已申请国家级品种审定。三是瓜果蔬菜经济作物精准分子设计育种(育种4.0)取得可喜成效。生物信息平台构建了2个完备的猕猴桃基因组,成功鉴定了影响猕猴桃果实甜度和维生素C含量的关键调控机制,建立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使得猕猴桃适应一年生作物杂交、诱变育种策略成为可能,打通猕猴桃4.0设计育种体系的全部技术壁垒,标志着在基于农业大数据的育种4.0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作物遗传育种与种质创新平台构建了西瓜属所有种的超级泛基因组图谱和基因编辑技术体系,引领了全球瓜菜作物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研究,构建了精准设计育种的三大技术底盘,标志着以西瓜为代表的瓜菜作物正加速迈入精准设计育种4.0时代。四是作物新品种培育方面成果累累。作物遗传育种与种质创新平台新研制出西瓜、黄瓜、南瓜、盆栽番茄等多个作物种类新品种,其中12项已经申请植物新品种权。五是智慧农机方面首创智能杂草识别新算法。实现智能除草剂喷药器的精准识别与喷药,配套研发出无人驾驶与拖拉机拖拽精准喷药器机械,实现对农田作物或杂草的实时性识别与精准喷药;研制智慧大棚软件,运用无人车或滑轨车对作物病虫害进行识别与定位,通过软件手机APP对病虫害的发生进行有效预警和通知。累计在Cell, Nature, Science, Nature Genetics, Molecular PlantPlant CellTOP期刊发表论文190篇,其中2023年度参与的合作研究成果首次实现在Cell NatureScience三大顶刊的突破,发表论文6篇。申请国外、国内发明专利72项,获得授权国外发明专利6项、国内发明专利24项。申请植物新品种权21个,8个主粮送审品种。

五、成果转化

建立成果转化领导小组,20234项西瓜品种、5项盆栽番茄品种、新型作物抗病节水诱导剂(SCIC)已经实现成果转化,转化合同金额超过560万元。完成4项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总金额共435万元。杨长宪实验室创制的北柿1品种一经发布,即受到先正达集团的关注并表达了进行成果转化的合作意向。此外,助力科研人员在职创业,实施兼职创业人员与全职科研人员平等待遇政策,开设创新创业系列讲座,邀请优秀创业人员和创业基金管理人员来院交流,鼓励科研人员在不影响原科研任务的情况下兼职创业。2023年在领导班子的引导和政策支持下成立优梦生物科技(潍坊)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引进4个小果形西瓜新品种权,自主选育优梦系列品种,与江苏原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健康种子生产技术,打造科研成果研发、生产、销售全链条发展体系,快速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科研成果实物展

六、平台建设

目前已取得“潍坊乡村振兴样板”、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并与以色列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高等教育机构特拉维夫大学共建山东省农业生物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与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共建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参与建设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同时独立建设潍坊市瓜果作物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潍坊市油料作物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潍坊市大豆玉米分子设计育种与带状复合种植重点实验室、潍坊市葡萄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潍坊市药食同源功能食品重点实验室等5家潍坊市重点实验室。为有效培养青年科学家的科研积极性,针对性推动重要课题开展,设置院长基金项目10项,省实验室项目子课题36项;积极进行各类科技项目申报申请,主持及合作参与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48项、市级科研项目8项,其中2023年新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1项。。

七、对外交流

秉持开放、合作、共享的理念,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学术交流。与国际国内农业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建立广泛合作交流关系,与正大集团、先正达集团、山东种业集团等30多家国际国内企业建立成果转化合作意向,与特拉维夫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20家大学及科研机构在科技创新、联合培养学生、访问学者等方面开展合作。2023年共接待国内外来访交流300多批次,人数达到3000多人次,中小学生来院参加研学活动4000多人次,是峡山区招才引智活动中必备参观交流的示范工程。举行学术交流会议近百场,走出去做学术报告百余次,参加省委组织部、科技厅等组织的四链融合高级技术经理人沙龙等活动10余次。组织与清华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全省育种企业、全省农业教育共同体、台湾商会、雄安新区等合作洽谈会20余次。有《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的北大力量》等13篇新闻在省级媒体上刊登,接受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等媒体采访报道8次。为山东省高层次人才促进会和成果转化促进会副理事长单位及省智库成员单位,4人为潍坊市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深度参与山东省的各项工作及制度改革试点。

八、社会服务

积极组织开展“农科开放月”系列活动,4000余名中小学生来院参加研学活动,邀请社会各界人士来院分享农业科技知识、共享科研成果,积极推动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2023年主办了第二期分子育种研修班(中文)及首届英文班,三期培训共招收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员103名,其中外籍学员8名,通过学习育种前沿知识结合实地考察,充分了解潍坊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分子检测和性状定向改良等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以及现代农业优质、绿色、品牌化发展理念。20233月,面向种业管理人员和育种工作者,举办潍坊市种业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为全市现代种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20239月,组织我院10名科技专家与潍坊市峡山区太保庄街道社区书记进行结对帮扶,进一步推动当地农业科技水平提升,服务当地农业更好发展。

九、未来发展规划

以小麦杂交育种技术为突破口,解决世界第一大主粮的“芯片”问题,为国家的粮食安全提供技术保障;以满足人民美好健康生活为目标,聚焦农业新业态,培育果蔬新品种,解决我国种子攻坚战中的卡脖子问题;筛选十大最具转化潜力科技成果,通过路演、宣传等多线模式进行成果推广与转化,持续推进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健全优化创业人才造血机制,最大限度激活科技成果落地的潜力;配合“三个模式”的战略发展定位,探索农业科技与乡村振兴互促共生的新模式、新路径,为潍坊乃至山东及全国的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库支撑。在与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合作的基础上,加大与加拿大、美国、英国等国际知名大学的联合人才培养,争取5年内成为国内农业研究的高地,10年内成为国际领先的研究院。

12.png

研究院东门全景图